玉石迷 — 您身边的玉石专家!关注玉石迷让生活温润如玉。

手机访问:https://m.yushimi.com

上博讲坛|始于秦朝的“传国玺”去哪儿了?上博研究馆员孙慰祖来揭秘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22-04-04编辑:玉石迷 当前位置:首页 > 玩家交流 > 古玉赏析 手机阅读

历史上相传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制作的“传国玺”究竟存在吗?“传国玺”的真实面貌究竟如何?传闻“传国玺”缺个角,有没有这回事?历史上各朝的天子玺宝都去了哪里?

昨晚,在上海博物馆与新民晚报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博知识普及讲座——“上博讲坛”上,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孙慰祖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围绕出土资料和现存实物,解答了历代帝后玺宝体系怎样形成、演变。

image

孙慰祖讲解历代帝后玺宝体系©李永生

image

孙慰祖

“去掉皇帝‘六玺’和‘传国玺’身上的神秘感和神圣感,不要被电视连续剧五花八门的描述牵着鼻子走。秦汉出现的‘传国玺’,从形态和文字上,就是特定时代文化背景的产物,现在我们可以将传世和考古发现的帝玺封泥、印章以及皇后玉玺结合起来推证出基本面貌。”

何谓玺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战国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官私玺印和文人篆刻文物15000余件,馆内的中国历代玺印馆是国内外第一个专题陈列玺印篆刻的艺术馆。

image

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玺印馆

印章作为权益和凭信工具,在战国时期已被普遍使用,至汉代更盛。其刻铸技巧熟练,钮式朴实多样。

image

上博讲坛活动现场©李永生

先秦时代

臣民印章通称“玺”。

秦统一中国后

只有天子之印称为“玺”,其余的都称“印”。

image

秦 ”皇帝信玺“封泥 陈介祺旧藏 今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汉代

皇帝、诸侯王称“玺”,九卿、将军、太守一层自铭为“章”。

image

西汉“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唐以后

皇帝玺印改称“宝”, 臣民印仍自铭为“印”或“记”等。

image

清“天子之宝”龙钮玉印

故宫博物院藏

image

帝玺和历史上相传的“传国玺”是最高统治者地位与社稷存废的象征之器。

帝、后的御玺体制始创于秦。

“传国玺”文字又相传为秦丞相李斯书写而刻成“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被后来各朝天子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依据和国祚延续的物化标志。秦二世而亡,子婴奉天子符、玺献给刘邦,即象征交出了国家权力。

image

影视剧中也将“传国玺”称为“国之重器”

“传国玺”在西晋末年亡失后,东晋王朝即被北方政权蔑称为“白板天子”。可见帝后御玺及“传国玺”在中国社会的权威地位与至为深入的社会心理。

因而隋唐代构建了一套新的玺宝体制,后世沿循过程中代有增损,统治者对秦汉“传国玺”的迷梦从此基本破灭。

玺之谜

围绕“传国玺”,有许多谜题在民间流传。“传国玺”上的文字是鸟虫篆吗?孙慰祖肯定地认为:“不可能!”

秦代对官印文字有明确的规制。至今没有秦汉官印中使用鸟虫篆的一例。鸟虫篆作为当时非正体的美术化文字,不可能被用于需要体现神圣庄严的皇帝玉玺上。现在看到的所谓鸟虫篆“传国玺”,完全是宋代好事者伪托之物。

image

后人伪造的鸟虫篆“传国玺”

孙慰祖展示了宋、明时代伪造的“传国玺”图片,鸟虫篆似乎写得像模像样,十分流丽花俏,然而从专业眼光一看便知完全是后世的书风与形制。

“传国玺”上是不是真的“缺了一角”?

孙慰祖的回答是:“可信的”。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玉易碎,破角是可能的 。现在有一系列的实物发现,印证《汉书》中对于印章典制与具体事件的记载是十分严谨的。”

image

西汉 ”皇后之玺“ 螭钮玉印 陕西省博物馆藏

“传国玺”是卞和所献的和氏璧制成的吗?

孙慰祖说:“这也是不可能的。”

从形制要求来看,和氏璧无法达到玉玺的形态标准,秦国所处之地即产蓝田玉,从这个意义上看,更没有必要毁去作为礼器的玉璧来改制印章。

image

“完璧归赵”故事中的和氏璧并非传国玺的原材料

秦“传国玺”有“方四寸”这么巨大,是“五龙钮”吗?

孙慰祖说:“当然不是。”

这也是汉以后的记载被一步步铺衍、神化的表现。据《后汉书》记载,皇帝玺章寸二分,约合今2.76厘米。描写秦汉的电视剧里,为了显示皇权威重,搬出两只手都捧不牢的印章,都是骗人的。

image

影视剧中的“传国玺”失真

玺在哪

大江东去,朝代更替,代代被视作“国之重器”的玉玺最终去往何处了?孙慰祖找到了零星线索。

除了秦“传国玺”在西晋末年不知所终外,后来的历朝帝后玺宝大多在改朝换代的战乱中毁失或被改制新器。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宋廷御宝多为金人所掠;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皇太后谢氏献交宫中御玺。

元人王逢有诗《则天皇后玉玺歌——所山居宣慰征赋》云“皇朝内府多旧玺,尽畀太师作鹰坠。党臣势焰同薰天,亦得分为玉押字。”

这首诗无心披露为元人掠去的玉玺去向——分割改作“鹰坠”,另一种是改刻为元人使用的押印,分给大臣,“改朝换代,当作废物利用。这一线索提示人们:这一时期的大型龙钮玉押,它们的前身也许就是前朝皇帝的御玺。”

中国古代2000多年政治生活中,扮演皇权象征角色的帝后玺宝,随着清王朝的终结而黯然谢幕。保存于故宫的大清“二十五宝”和皇后、妃玺印,成为唯一保持完整的帝后玺宝遗存。

image

清“皇后之宝”龙钮金印

故宫博物院藏

image

马上评:打开“封面” 读史实 

“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是在各类电视剧、小说里有关“传国玺”的特征描述,乃至于“百度百科”上都照搬了这句话。听了专家孙慰祖的“上博讲坛”,就会发现,此言半真半假——李斯所书文字为真,其余描绘为假。历史剧乃至穿越剧,一度让故宫观众成倍增长,令故宫忧喜参半——喜的是关心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忧的是他们关心的内容大多来自半真半假的电视剧。这也是故宫要推出一系列纪录片以及由自己员工排演故宫历史话剧《海棠依旧》的主要原因之一。image

故宫历史话剧《海棠依旧》剧照

影视、小说等有艺术加工,挺正常;但让观众如何分辨哪里是“加工的”,哪里是史实,还挺难。这就是“上博讲坛”等文史普及讲座的价值。对于真相而言,影视、小说好比一本书的“封面”甚至“腰封”,是了解历史的催化剂,但不是历史本身。当我们在看风靡的文艺作品之际,只是打开了历史的“封面”,研读史实的方法之一,还是要靠文博专家深入浅出的解读。

注本文图片都来源网络,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 五千年前旧冠冕:良渚文化中独特的三叉形玉器

    五千年前旧冠冕:良渚文化中独特的三叉形玉器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很高兴在给大家接着分享一些博物馆馆藏国宝的故事,本期是第十一期,本期我们聊一下浙江博物馆馆藏的国宝,也是我国非常有名的良渚文化的代表作: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三叉形器。在中国历史上,不论是夏商周时期的天子还是秦汉之后的皇...

    2022-04-04 阅读全文>>
  • 20万,70万,130万——古代玉印拍出了实际价值的零头!

    20万,70万,130万——古代玉印拍出了实际价值的零头!

    2759战国 玉覆斗钮方印估价:12万港币~18万港币20万成交2760战国 玉“文信君”覆斗钮方印估价:40万港币~60万港币70万成交2762 战国 玉蟠龙钮“鲁晷”方印 估价:60万港币~80万港币 130万成交古代玉印个头...

    2022-04-22 阅读全文>>
  • 真假良渚玉器分辨技巧详解

    真假良渚玉器分辨技巧详解

    良渚文化玉器是我国古代先民所创造的精髓玉器,这段时期也是史前玉器的鼎盛时期。今天紫色百合香为您详细介绍良渚玉器的全面收藏知识及真假良渚玉器分辨技巧。感受良渚玉器的古朴之美,鉴赏古玉的古风之韵。一、良渚文化玉器概述良渚文化是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

    2022-04-03 阅读全文>>
  • 赏玩古玉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梦

    赏玩古玉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梦

    古玉的春秋历经几千年,古代玉器雕琢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场别具风格的大戏,历朝历代都有可圈可点的佳品涌现出来。广泛的私人收藏是我们这个地球人类共有的喜好和特色,因此民间市场交易的蓬勃带给大家鉴赏古代玉器的良机。我们应记住,玉器是极具历史时代风格的...

    2022-04-20 阅读全文>>
  • 从统治工具变成装饰品,玉石走进千家万户一共经历了几个阶段?

    从统治工具变成装饰品,玉石走进千家万户一共经历了几个阶段?

    现在很多人都有佩戴玉石的习惯,我们的玉石文化非常深厚,人们认为,玉石可以避邪驱祟,带来吉祥平安,玉石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人们心中的精神寄托。但是大家知道吗?玉石在很早以前并不是装饰品,它被发现以后,经历了多个阶段才走进千家万户的,每个阶段...

    2022-04-05 阅读全文>>
  • 四神纹玉雕铺首:叩门之音清越绵长

    四神纹玉雕铺首:叩门之音清越绵长

    四神纹玉雕铺首。“今天,我专程来看看茂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四神纹玉雕铺首。”3月7日,来自西安市的游客王娟兴奋地说。茂陵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国宝级文物西汉四神纹玉雕铺首是他们来此参观的...

    2022-03-27 阅读全文>>

古玉赏析本月排行

古玉赏析精选